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云服务器?全面比较价格和性能指南!
推荐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价格因配置和服务不同而异,具体可参考官网。_儋州云主机,阿曼云电脑
资阳服务器,布基纳法索裸金属_
如今,IT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复杂就是万恶之源”。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应用,企业在计算性能和存储容量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传统的私有云架构由于分离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存在管理复杂、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昂、部署周期长、拓展性较差等弊端,为此,更加灵活可拓展的超融合(Hyperconvergence)基础设施架构应运而生。
超融合架构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等多种技术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上,并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具备统一管理、快速部署能力、支持云战略、高资源利用率、成本效益以及内置的数据保护和高可用性等特点,已成为推动企业IT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研究报告,2024 Q1》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融合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27亿元,超融合软件市场占比超过10%,市场规模接近3亿元。未来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将保持4.4%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展现稳健的发展态势。
作为我国超融合领域的领先企业,近日,青云科技推出了专为中小算力规模打造的轻量化超融合产品——云易捷v5.0,在原有“可靠、简单、智能”的基础上,强化了VMware迁移能力与分布式存储运维的易用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全面、更便捷的支持。
四大关键特性升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云易捷是青云科技推出的超融合品牌,包含云易捷超融合、云易捷一体机、云易捷AI一体机、信创云易捷、云易捷虚拟化等多样化的产品。在此次更新中,云易捷v5.0主要对多集群管理、存储简单运维、VMware迁移多方案提供、AI开发推理平台四大关键特性进行了升级。
多集群管理
当前,随着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边缘的力量逐步被释放出来,散布在城市角落的交通信号灯、监控摄像头,自动化的机器、电话终端等设备促使数据爆发式增长,为满足业务数据的处理、存储和安全需求,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部署集群来支持本地化服务,以减少延迟、遵守数据主权法规、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因此,多集群管理成为了大多数公司的选择。基于此,云易捷v5.0新增了多集群管理功能,不但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对多个云易捷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还能够通过中央控制集群,大大降低企业运维的复杂性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存储简单运维
分布式存储是实现超融合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此次更新中,云易捷v5.0针对分布式存储运维进行了深度优化,让复杂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易行,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的界面,轻松地完成磁盘扩容、磁盘替换、磁盘绑定关系变更等操作。
VMware迁移多方案提供
受成本、安全性和技术创新需求的影响,本土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在市场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为满足用户的VMware虚拟机迁移需求,云易捷v5.0为用户提供三种迁移能力:一是VMware纳管迁移,二是新增的NFS文件存储离线迁移,三是在线热迁移。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迁移方法,在确保业务连续性的同时,高效、安全地完成迁移项目。
AI开发推理平台
2023年是AI技术发展的元年,而2024年,生成式AI的传奇仍在继续。中央网信办主任庄荣文近日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注册用户超过6亿。从中长期看,大模型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拓展应用领域、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赋能工具。
针对未来广阔的AI市场和当下用户的AI应用需求,依托青云科技的AI算力能力,云易捷上线了AI开发推理平台,该平台具备多元基础设施整合、AI数据资产管理和AI服务中台三大核心能力。
在多元基础设施整合方面,AI开发推理平台整合了NVIDIA和本土GPU/NPU等算力设备,支持异构算力和多样化存储服务对接,不但能够自动采集各类任务的运行监控和日志数据(节点负载、GPU利用率和功耗等),还可以自动计算综合功耗,便捷评估当天任务资源的使用状况。
在AI数据资产管理方面,AI开发推理平台能够提供包括数据采集管理、模型管理、开发环境管理、镜像管理等在内的全流程AI数据管理服务,并针对AI数据资产提供独立访问凭证,支持用户“只读”“读写”和“完全公开”等多种权限方式设置数据访问权限。
在AI服务中台方面,AI开发推理平台内置了Notebook、VsCode、pySpark三种在线IDE环境,能够为用户提供交互式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在训练任务上,平台还内置了成熟的AI训练和推理框架(DeepSpeed、Ray、colossal-ai等),支持LLaMa 3、Qwen、ChatGLM等主流大模型,用户在创建调优任务时,也能够通过页面的操作方式设置多种方法,加速AI应用的落地。
面向未来 持续创新
据悉,青云科技预计还将在今年12月发布云易捷的全新版本,并针对存储架构进行完善和升级。青云科技云易捷产品经理曹振表示:“近五年时间里,云易捷一共发步16个版本,发布周期和频率都相对较快。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地吸收终端客户的反馈,让产品更加贴近真实的用户使用情况。未来,我们会对AI推理开发平台能力进行升级,进一步优化异构算力兼容能力、多存储兼容能力,此外,我们还会对比高性能并行文件存储,降低产品成本,惠及更多的中小规模用户。”
编辑:rwzh4
石嘴山服务器,普拉亚裸金属_
云游戏是将游戏客户端运行在云端的一种可交互的视频流技术,玩家在本地手机将按键控制指令发给云端,云端经过渲染编码后将游戏客户端画面传输到本地手机。核心体验需满足低延迟、低卡顿率和帧率稳定等技术指标,为玩家提供近乎本地手机的优质体验。具有免游戏下载、免更新、手机不发烫等优点。
云游戏让玩家不用等待漫长的下载过程,像看网络视频一样,点击即开始游戏。
云游戏彻底打通了设备间的壁垒,玩家游戏进程可以在任何终端再度无差别体验游戏乐趣。
云游戏搭载5G的组合,可以不再受到地域限制,随时随地享受游戏的更优体验。
UCloud云游戏基于原生ARM CPU、自研安卓虚拟化技术、GPU直通安卓技术和Linux内核技术沉淀,高性能运行80-120路并发实例。
ARM服务器架构只需要一种规格即可运行所有实例,实例按需使用CPU和GPU资源,多余的CPU和GPU算力碎片由内核调度给其他实例使用。不同分辨率和帧率的实例亦可混跑,最大化利用服务器资源,简化资源管理复杂度。
云游戏最大的延迟是网络延迟,而UCloud十年来深耕云计算领域,机房建设覆盖全国,可以大幅减少网络传播延迟,基于GPU直通安卓架构降低渲染延迟,渲染后直接在显存内编码实现零拷贝。深度优化webRTC传输延迟、按键控制时延和音视频同步延迟,从而将云游戏增量延迟控制到50ms以内,将卡顿率控制在20次/10分钟,帧率稳定在29-30帧。
UCloud云游戏平台在IaaS的基础上,自研PaaS平台,包括安卓虚拟化、就近调度系统、音视频流采集、H264编码、WebRTC串流和安卓、iOS、H5、小程序等多种客户端,具备全技术栈能力为客户提供简单快速的接入服务。
在线咨询 使用云游戏构造可玩落地页,引导用户先云玩后再下载。
客户痛点
传统可玩广告需要额外开发,要投入额外开发维护成本。
客户价值
云游戏可将试玩链接嵌入到第三方APP中,将“下载”替换成“试玩”,实现秒级呈现可玩广告,配合H5引导试玩、下载和注册后,优化后可相比视频广告提升50%-500%。
在线咨询 使用云游戏技术为任意大小的游戏,创建5MB左右的微端安装包,替换游戏整包进行广告投放。
客户痛点
手游日益重度化,游戏包体迅速增加,对投放的下载转化带来极大压力。
客户价值
投放5MB游戏微端下载,降低下载时对手机终端的配置门槛,将下载成功率提高到接近100%,从而大幅提高获客成功率、提高广告投放效率。
在线咨询 云游戏赋能游戏能力于游戏短信推广
客户痛点
游戏下载传播速度慢。
客户价值
短信发送URL,玩家点击URL即可在微信小程序内玩游戏,可实现快速传播;也可实现多人同屏。
在线咨询 浏览器中即可云玩各种游戏大作。
客户痛点
用户在玩游戏3A大作时,需要配置高端GPU以及下载安装包。
客户价值
手游在云端运行,低配置手机也能流畅运行各种大型手游,同时手机不发烫。
在线咨询 云游戏与直播场景配合,主播也能为游戏导流。
客户痛点
网络延迟导致客户体验不好。
客户价值
依托UCloud覆盖全国的就近调度系统,客户可轻松便捷接入UCloud云游戏平台,为玩家提供优质体验。
在线咨询 采用云游戏方式进行用户体验测试,可快速全局升级,提升测试效率。
客户痛点
非公开测试期间对保密性要求高,传统模式无法保证高频率且无法保证及时更新受邀测试客户的游戏版本。
客户价值
通过云游戏技术在测试期间不需要将安装包直接发给受邀客户,可以保证安装包不外泄。在版本更新时,只需要更新云游戏服务测的安装包,即可实现全网客户的更新,可减少在测试阶段的沟通成本,提升测试效果。
肯尼亚服务器,张掖裸金属_币界网报道:去中心化人工智能云游戏协议DeepLink Protocol已成功完成超过800万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吸引了知名投资者Rock Ventures、Gobi Ventures、HYCONS、DBC等的参与。该协议旨在为3A游戏和云网吧提供低延迟解决方案,拥有1毫秒超低延迟、8K高分辨率和240FPS高刷新率等特点。DeepLink Protocol支持无与伦比的用户云游戏体验,并在AI超级评分、网络访问、视频编解码和网络波动优化等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DeepLink团队还基于该协议开发了软件,目前在100多个国家被50多万用户使用,其中包括每日活跃用户超过10万人和每月活跃用户达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