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端网业产业进展

 

【应用│中国联通发布5G边缘计算平台3.0】

 

第五届全球边缘计算大会上,中国联通正式发布5G边缘计算平台3.0,以及面向工业、视频、车联等场景的边缘计算产品服务。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中兴通讯、联通智网创新中心、联通智网科技、联通数科、联通装备制造军团、联通汽车制造军团和九州云共同发布了《中国联通边缘计算平台V3.0架构升级及创新行业场景应用白皮书》。

 

【应用│中国移动联合发布“5G确定性工业生产网测试床”阶段性成果】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发布了“5G确定性工业生产网测试床”阶段性成果。本阶段测试工作拉通了OT、IT、CT产业能力,验证了5G应用于实时I/O通信、机器安全控制、运动控制等三大类10个工业场景的可行性与业务性能,为未来推广商用储备了必要的技术能力和实施经验。

 

应用│中国电信打造国内首个实时调度5G虚拟电厂】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助力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实时调度的5G虚拟电厂。该项目由5G切片将虚拟电厂控制数据与公网隔离,实现分布式电源、负荷安全控制。基于5G定制DNN和网络切片能力,架构虚拟电厂弹性网络,以满足虚拟电厂分层分区资源调度需求,实现广域资源一网纳管,进而实现对可调负荷、储能电站、充(换)电站、分布式电源的聚合与控制。5G 虚拟电厂生产专网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将节省原煤 32.7 万吨,实现每年碳减排 62 万吨。

 

【网络│中国联通牵头完成3GPP 900MHz 5G终端4Rx一致性测试项目】

 

该项目完成了5G FWA终端在900M低频频段上的4天线接收的一致性测试能力,推进了5G终端在n8频段(900M)上吞吐性能和覆盖性能的全面提升,为5G终端低频4天线能力的成熟提供端到端标准化支持,对低频高性能终端的演进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网络│中国移动牵头的《预商用网络切片测试主要结论》正式发布】

 

中国移动、韩国SK电讯和土耳其电信基于各自的5G终端切片测试,梳理分享了测试结果,主要内容包括:NSSAI相关测试、URSP相关测试、4/5G互操作相关测试以及FTP/Speedtest下载业务测试、视频业务测试等,测试结果基本符合预期,为后续评估5G终端切片产业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本次发布的预商用切片测试主要结论,旨在与产业分享5G终端切片测试结果,评估5G终端切片产业成熟度,向产业提供终端切片预商用参考建议,推动产业早日实现5G终端切片商用。

 

【网络│高通实现5G毫米波独立组网(SA)性能突破】

 

在多项技术验证中实现了稳健的毫米波性能,可满足未来中国毫米波商用部署需求。高通与多家主要系统网络厂商进行测试显示,5G毫米波独立组网模式(FR2-only)带来比Sub-6GHz频段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时延,从而使5G网络部署更加灵活,并满足对更大网络容量的需求。测试结果表明,在不使用 LTE 或者 Sub-6GHz 频谱锚点的情况下,5G 毫米波独立组网模式最终实现了超过 7.1Gbps 的 5G 下行峰值速率、超过 2.1Gbps 的 5G 上行峰值速率和 3.6ms 的时延,可满足对更大网络容量的需求。

 

【频谱│工信部发放首张企业5G专网频率许可】

 

工信部近日给中国上海商飞发放了第一张企业5G专网的频率许可,5925~6125MHz和24.75~25.15GHz为工业无线专用的频段。前者频段主要业务有固定、卫星固定(地对空)及移动业务,后者基于毫米波频段的特点,可以提供更高带宽、更低时延的网络体验,两频段互补。商飞既可以选择由运营商来负责搭建代维,也可以不用运营商的网,建立起专属自家的企业专网,运营商在5G专网市场竞争加剧。采用自建专网的方式,商飞可基于专网进行自主管控,实时按需调整网络、管控终端,并能实现与公网安全隔离,保障用户独立和信息安全。同时,邬贺铨表示,为工业互联网应用划出专用频段,可避免与公众业务间干扰,而且5G CPE/工业模组不必再按多频多模配置,可显著降低成本。5G在行业应用、企业应用中将出现更多机会和拓展空间。

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解读

国家多次发布政策驱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信部2019年发布《“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分两批公布“5G+工业互联网”的2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10个重点行业应用实践。2020年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2021年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推进5G模组与工业终端深度融合,加快利用5G改造工业内网,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今年9月初,工信部发布《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明确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标志着5G将由生产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控制环节深化拓展,“5G+工业互联网”由起步探索向深耕细作转变。

5G全连接工厂是充分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打造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在5G全连接工厂中,“5G”是5G全连接工厂的重要基础,集成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云计算、AR、VR、边缘计算等各类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全连接”推动人、机、料、法、环、测等“能连尽连”,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工厂”为重点,但不局限于制造业的传统工厂,只要具备生产现场条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矿山、港口、电力等各领域,均可积极探索建设5G全连接工厂。

《指南》指出5G全连接工厂发展目标为:“十四五”时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行业以及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 5G 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 1000 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 100 个标杆工厂,推动 5G 融合应用纵深发展。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全连接工厂建设白皮书》提出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的框架,从基础设施建设、厂区现场升级、关键环节应用、网络安全防护四个方面进行规划实施,可总结为建“网”、联“网”、用“网”及护“网”。建设路径横向上,考虑各行业属性、技术特点、产业现状、转型需求等差异。纵向上,以产线、车间、工厂等不同层级为单位进行新建或改造。

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等体系,形成“云-边-端”协同,主要包含5G网络建设、工业网络互通、边缘计算部署、业务系统建设等,其中业务系统建设中包含数据存储节点、企业标识服务节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等。

厂区现场升级重点从现场装备、IT /OT 融 合应用、生产服务等三方面进行升级。提高设备联网率,将人、机、料、法、环、测等接入到网络中,以便及时发现或获取相关信息。组织IT-OT融合团队,对IT-OT进行一体化部署,将应用软件或系统功能云化部署,推进云网融合,提升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基于海量工业数据,通过端到端的数据深度集成与建模分析, 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应用。

关键环节应用主要包含研发设计应用、生产运行应用、检测监测应用、仓储物流应用、运营管理应用等。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在产线或车间中,加强生产制造类、检测监测类等应用,在车间或工厂中加强研发设计类、检测监测类、仓储物流类、服务管理类等应用。

网络安全防护主要包含安全防护能力升级、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等。针对接入安全、网络安全、控制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建立起纵深防御的安全结构,并建立安全态势感知加强监管安全防护。

 

2022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专家观点摘录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历经三年,已成为5G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的实践展示区、发展风向标。本届大会11月19日至21日在武汉举办,聚焦“数融万物、智创未来”主题。

大会开幕式宣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标志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指出我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任务高质量完成。目前,全国4000余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5G全连接工厂”种子项目中,工业设备5G连接率超过60%的项目占比超一半,5G技术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专家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分别从两个方面推进两化融合】

 

智能制造是从工业化方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其中制造技术是本体技术,因此制造为主体,智能技术为赋能技术,所以智能为主导;工业互联网是从信息化方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其中互联网技术是核心技术为主体,工业是应用目标和生态为主导。“5G+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所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两个主要方面。

 

【专家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上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直接的方式】

 

目前收集产线的数据以及业务的数据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企业操作系统,利用企业的知识积累优化数字模型后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的分析结果以工业APP的方式产生决策服务。通过5G的高带宽低时延,把物联网的感知数据第一时间送到云计算、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第一时间反馈到物联网执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直接上云就可以获得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包括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决策能力,有边缘计算配置的企业,则可以更好地连接各种各样的云。

【专家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潜力目前是被低估的】

 

李培根围绕智能机器人、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供应链四个方面对不同企业的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在智能机器人方面,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会走出封闭受控的环境,在开放的场景中应用。李培根表示,真正影响搬运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效果的是移动技术,包括基于地图的定位技术。在产品开发方面,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摆脱地域限制,做到虚实结合协同设计。

 

【专家观点│中国电信周骏:工业互联网下一步发展方向是虚实协同全沉浸式新兴工业智慧互联系统】

 

今年被普遍认为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在工业当中的应用刚刚起步,把工业相关的要素映射到虚拟世界当中形成虚实共生。工业互联网下一步发展方向,是虚实协同全沉浸式新兴工业智慧互联系统。在虚实共生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把它进行智慧互联,最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载体。将来还可以看到虚实影射,虚实交互,虚实融合、以虚强实,以虚促实的工业元宇宙。

 

2022年中国5G发展大会:专家观点摘录

 

11月16-17日,2022年中国5G发展大会在深圳市举行,本届大会以“5G领航新基建,构筑发展新底座”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共同承办。

【IMT-2020(5G)推进组发布《5G-Advanced 场景需求与关键技术白皮书》】

 

5G-A将面向以下六大主要应用场景:沉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和天地一体,进一步增强网络、终端、云等端到端技术能力,支撑数字、智慧、绿色低碳社会基础设施的构建。白皮书清晰定义了5G-A的关键技术发展:网络侧的13个关键技术方向,终端6大关键技术方向,云边3大关键技术方向以及运维4大关键技术方向。

下载链接:http://113.209.136.71/zh/documents/1

【IMT-2020(5G)推进组发布《5G-Advanced通感融合网络架构研究报告》】

 

通信感知融合作为5G-Advnaced新业务扩展重点研究方向,将基于5G信号体质使能基础感知应用,为各类用户带来更丰富的通感业务体验,更大发挥5G网络规模部署优势和实现通信频谱资源更高效利用。研究报告根据5G-A通感融合典型应用场景和需求系统性地分析了无线网络端到端实现感知能力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和所要满足的技术需求。面对感知应用的差异化需求,报告提出了多种不同的通感网络架构,并分别从架构、接口、协议、功能、端到端业务流程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研究设计。

下载链接:http://113.209.136.71/zh/documents/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2022年5G应用广度明显提升,其中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公共安全、智慧园区、文化旅游领域的参赛项目数量位居前六位。我国5G应用在部分行业已经开始复制推广,今年已实现“商业落地”和“解决方案可复制”的项目数量占比超过56%,有近4000个项目实现“解决方案可复制”,相比去年增长了113%。5G应用发展路径逐渐明确,按照复杂性和实施难易程度,5G应用将呈现梯度式纵深推进的发展模式,从增量类应用到替换类应用再到变革类应用,逐步实现5G应用从外围环节向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纵深拓展。

 

【举行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颁奖典礼】

 

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共设置了14个区域赛、28个专题赛、1个标杆赛和1个国际专题邀请赛,经过区域赛和专题赛遴选以及全国赛复赛选拔,最终48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最终遴选出一等奖16名、二等奖32名。其中中国联通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0项,获奖数量位列行业第一

 ​​​​

_马普托裸金属,新疆服务器